并购中的隐形风险:知识产权记录不更新,后果可能超乎你的想象

Soumis par song le
来源:
页之码IP

随着全球企业并购活动愈发频繁,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中的核心组成,正日益成为并购交易中的关键筹码。然而,很多企业在聚焦交易条款和估值博弈的同时,往往忽视了一个看似技术性但极具实质影响的操作——知识产权记录的及时更新。

本期,北京页之码特别整理一份并购中知识产权管理的实务清单,帮助企业高效推进权属转移、规避风险、释放资产价值。

为什么并购后必须及时更新知识产权记录?

  • 在收购或合并公司时,涉及的所有知识产权记录都必须及时更新,以展示新的所有者。若未能准确表明IP资产的实际权利人,不仅可能削弱专利、商标等资产的法律保护效力,甚至会对许可协议、技术转让、维权诉讼等产生连锁冲击。

并购中的知识产权管理三步走

  • 设定预算:看似细节,实为全局成本控制起点,务必提前梳理每项资产所处国家/地区的法律要求和时限,做到心中有数。
    • 更新IP记录涉及的费用不可小觑,特别是国际布局较多的大型企业。建议将以下项目纳入预算考量:
      • 官方费用:单项看似便宜,但累积数量庞大时开支显著
      • 代理费/内部人力成本:是委托外部服务商,还是启用内部法务团队?要在效率与成本之间做出权衡
      • 翻译与认证费用:涉及多语种、多国家的IP资产时,翻译与文件认证往往是“隐性大项”
      • 逾期罚款:各国知识产权局对记录变更有明确时限,若延误可能触发递增的滞纳金
  • 明确责任人:确定预算之后,企业需决定由谁来执行知识产权记录变更。核心判断标准在于:是愿意花钱买时间,还是花时间冒风险?在高价值交易中,错一步可能就错失全部。
    • 内部团队处理:成本可控,但周期可能较长,且存在其他任务干扰
    • 委托外部机构:费用较高,但专业度强、效率更高,可避免逾期风险
  • 制定更新计划:对于涉及多个国家、多个资产的并购项目,建议优先采用集中管理方式,最大限度降低潜在法律与商务风险。
    • 随续展等节点同步处理:零散处理虽看似节省精力,但长远看效率低、易遗漏
    • 一次性集中处理:虽初期工作量大,但可统一信息、快速排雷、清晰追踪

IP权属变更,不能等、不能慢、不能错,不可因为未及时完成IP过户,导致许可协议失效、后续诉讼败诉、技术资产无法正常入账等严重后果。

套餐价格(官费和服务费) / Package fee

Get exact prices For the country / region

E-mail: mail@yezhimaip.com

Calculator